归档栏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归档栏目 > 规章制度 > 正文

中共遵义医科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11  

遵医党发〔2020〕61号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7〕6号)等文件要求,为加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高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对中层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教师进行轮训。继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依托学校党校、遵义教育与卫生干部学院、讲师团、团校等定期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

2.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健全诚信教育机制,建立完善学生诚信档案。深入开展先进人物学习教育活动。积极选树岗位学雷锋示范点和标兵等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举办道德讲堂、遵医大讲堂,让师生在聆听道德故事中接受道德洗礼,提升道德境界。

3.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深入推进遵义会议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用遵义会议精神滋养师生心灵。充分利用遵义红色教育资源,加强师生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每年组织一批师生赴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重要节日、国家公祭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形式庄重、内涵丰富的庆祝和纪念活动。

4.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开展弘扬遵医精神,“传校训、唱校歌、讲校史”等活动,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校园倡导形成新的节日习俗。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推出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深入开展高雅艺术、优秀影视作品、优秀剧目进校园活动,开展校园艺术节、社团艺术节、“阳光体育”、艺术展演等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专题教学+微课”等多样化教学方式,积极推行小班授课,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改进教学评价方法,逐步完善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考核方法。坚持校院两级领导讲思政课制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及各院系党政负责人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

2.依托学校社科联,搞好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我校社科联的积极作用,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政治敏锐性高、善于发现并乐于研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理论研究队伍,加强与省社科联的沟通与交流,积极申报专题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课题,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

3.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评价体系,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

(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1.贴近师生实际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校领导、院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利用书记校长信箱、群团组织、舆情分析等渠道,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和意见建议。持续深化学风建设活动,建设独具特色的优良学风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业指导。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的资助体系,开展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加强诚信励志教育。发扬全员育人优良传统,根据时代特点深化拓展内涵,构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相统一”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志存高远、争创一流。关心青年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积极帮助其解决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合理诉求。

2.扎实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十九大专题网、思政网等网站、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易班”建设。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校园网评员队伍、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支持鼓励青年教师、管理干部通过微信、个人专栏等撰写发表思政教育引导类文章,打造一批网络思政名篇、名栏、名师,支持鼓励学生利用所知所学,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唱响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3.强化社会实践育人。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常态化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专业课、科研活动等广泛征集社会调研课题,开辟一批社会实践基地。构建全链条的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课程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广泛开展精准扶贫、科普、社区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建设“互联网+志愿者”模式,建立一批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完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制定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组织到扶贫点社会实践、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

4.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改革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建设,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改革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完善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配备专门指导教师,规范管理,促进有序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

1.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过程。组织开展宣传教师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等活动,推动广大教师形成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在职等校内外多样化培训,注重老教师的传帮带,发挥督导作用,强化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

2.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外籍教师和海外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完善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3.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努力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加强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力量,统筹协调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的岗位职责,建立分工协作、重点突出、合力推进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明确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加强师资引进和校内统筹,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备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五)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1.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规范开设各类人文素质课程,形成优良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修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突出体现对教师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考核与评价。进一步完善教学纪律、课堂管理相关监督和约束机制,发挥督导、同行、学生等的监督作用。

2.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落实党委出台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文艺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校园新闻媒体的管理。研究制定学校《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网络舆情管理办法》及预案,明确舆情事件处置回应的主体责任和工作流程。加强涉及学校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保障校园网络安全。

三、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校党委书记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调整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分析研判,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决维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把党的工作融入群团组织活动中,引导他们发挥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进一步加强二级院系领导班子建设,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和院长。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把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落实党支部思想育人的职责,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专项检查考核机制,对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每年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督查,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层层压实责任。积极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对党支部进行达标验收,选树“标杆党支部”。

(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

按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加大思想政治工作投入,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有充足经费,为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学校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