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快讯-备份 > 正文

基础医学院召开2013级卓越医师教改班教学相长会

来源:基础医学院      发布日期:2014-09-29  
为全面了解我校2013级卓越医师教改班《人体结构学》课程的教与学情况,进一步优化卓越医师班的课程结构,2014年5月15日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会议室召开13级教改班的教学相长会,会议由承担该门课程的组胚教研室的陈玮、陆祥老师,生化教研室的陆红玲、生欣、涂应琴老师以及教务处张先杰科长,2013级年级辅导员杨晶老师及教改班同学参加,由基础医学教育教研室主任张潜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围绕着教改班开展的案例式、问题式教学以及自主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展开了交流,大家积极踊跃发言,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如下:
   一、学习方面  同学们最初对于教改班教学模式有些不适应,还停留在小学、中学期间灌输式教学形成的思维定势,对老师依赖性较强,尚没有摆脱被动学习的习惯,总希望老师讲解重点、考试时背重点,就学生的这些困惑张潜老师给予了解释,认为同学们对教改班设置的真正内涵理解不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是教改班的教学特色,教改班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我们从大一就开始训练,希望同学们逐步学会思维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隐形的收获将使同学们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终身受益;同时提出解剖教研室开展的案例式、问题式教学同学们应偏重对解剖知识点的重点掌握,而与之相关的临床知识可作为知识扩展简单了解,不能喧宾夺主。有同学提出组胚教研室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感到压力不小,陈玮老师解释到教改班通过先提出问题的形式让同学们自主学习知识从而解决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而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新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同学在相互讨论、相互合作中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改变依赖老师的讲解习惯,个别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习兴趣,只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生物化学陆红玲老师着重强调了同学们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同时说明形成性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教研室将安排新进的生欣博士在给同学们上实验课之前做一次简单的学习经验交流,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指导作用。
二、其他 组胚教研室老师就组胚的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地点不同一,影响教学进程作了说明,同学们也对住宿分散影响同学之间的交流提出了意见,教务处张先杰科长强调将协调各相关部门并予以解决,并提出为进一步明确同学们的学习方向,将加强召开教改班的主题班会,重申教改班的特殊性,树立学习信心,希望他们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下更加独立、自信、团结、合作。
    总之,通过此次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了新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老师也提出了挑战,即怎样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教师怎样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交流,以便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