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总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对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
要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形成、怎么发展的,需要有世界眼光。
为了追求现代化目标,世界各国采取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制度体系。一种是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在推动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两个方面具有重大弊端:其一,它遵循资本的逻辑,哪里有剩余价值,经济就往哪里发展;其二,这种发展又是自发的,政府管不了,在全球化时代就更难于管理。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有这样的性质,就使得人类现代化进程出现了很多曲折。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本家曾对工人实行残酷的剥削、压迫;在国际上,曾对落后国家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可以说,社会主义的兴起,其目的就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病。科学社会主义最早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由此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来推进现代化,成为一种新的现代化道路。这种现代化道路最早体现为“苏联模式”。应当说,“苏联模式”在当时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其最大优势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苏联模式”也有很多弊病,如,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证明,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国家,不能完全靠政府来推动现代化,还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这套制度体系既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弊病,又克服了“苏联模式”的弊病,是一种成功的探索;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必然性。把这个问题讲透了,我们的制度理论就更能够在学理上立起来、在实践上更顺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应的,其优势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分析起来,大致可以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几个层面去理解制度优势的内涵。
如,在“13个显著优势”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个方面是我们的制度体系中的根本优势,把资本主义的自发发展、一切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的资本逻辑彻底改变了。正是有了这样内在的根本优势,我们的制度体系才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各民族一律平等”等优势,从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又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能够把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很好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能够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决定了整个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体系,由此形成了凝心聚力、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优势。有了这些强大优势,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再如,“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等等,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选贤任能等方面的工作,并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极大推动了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我们还可以作更多的国际比较、历史比较研究,进一步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述是很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从现代系统思想在社会领域的运用看,前者是侧重“内在结构”,后者是侧重“外在功能”。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一般来讲,结构和功能不可分,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也有相对独立性。好的结构可以为好的功能的发挥提供基础,但是好的结构需要好的“操作”,才能转化为好的功能。总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一点需要我们加深认识,认真研究落实。二是处理好制度定型和制度创新的关系。对此要做具体分析。对已经确定的、并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制度,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但对那些不太完善的、尚需实践检验的制度,特别是体制机制层面的制度,还要鼓励制度创新,为实践探索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同时,在制度执行方面加强监督,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具有显著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和政府,同时还要有一套科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一定借鉴作用。中国的发展证明,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西方发达国家应该接受中国制度成功实践的现实,并深刻反思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局限性,同时应该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
(执笔:杨金海)